以“匠心”雕琢“匠才” ——陜西工會開展職工隊伍技能素質提升工作紀實
今年,37歲的陜煤集團黃陵礦業機電公司職工郗衛平先后參加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并獲得一次一等獎、兩次二等獎,個人“五小”創新多達64項,累計為企業節約成本近300萬元,逐步從一名普通產業工人成長為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陜煤工匠。
在三秦大地,“郗衛平式”技能型人才不斷涌現。這一切得益于近年來“陜西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程”的實施和推進。
頂層設計:凝聚合力 共創輝煌
“工會出學費,讀自己想學的專業、拿國家承認的學歷。”全國勞模、陜西五環(集團)實業有限公司技術員黃云娜說。2020年,省總工會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開設勞模學歷提升班,為45名勞模工匠提供了再教育的機會,打通了勞模工匠學歷提升的通道。
省國防工會也在2021年啟動了一線職工學歷提升五年計劃,符合條件的一線職工可獲1000元補助。4年間,已為888名職工累計發放88.8萬元職工學歷提升補助。
提升職工技能素質,勞模工匠學院持續發力。
作為高素質職工隊伍培養基地,延安南泥灣勞模工匠學院(陜西工運學院)舉辦了系列高質量培訓活動,如勞模工匠主體培訓班、企業優秀班組長素質能力提升示范培訓班等,將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植學員心中。陜煤集團神南工匠學院、陜鼓集團工匠學院和陜西省農林水利系統產業工匠學院也在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面成績斐然,同延安南泥灣勞模工匠學院(陜西工運學院)一起入選了全國總工會2024年度100家重點支持工匠學院名單。
西安市勞模工匠學院則通過全年分期分批培訓勞模工匠等高層次人才,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這些培訓活動不僅提升了學員的技能水平,還激發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
班組建設同樣是提升職工技能素質的重要途徑。省總工會高度重視班組建設,將其作為提升職工技能素質、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近年來,評選出的全國和陜西省工人先鋒號中,70%來自班組。陜西還積極推廣先進班組的管理經驗,通過召開經驗交流會、現場觀摩等形式,帶動全省班組建設水平提升。首屆全省班組建設大賽便吸引了7577個班組參與,不僅提升了班組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還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
隨著學歷提升、優質培訓、班組建設等持續開展,陜西省在培養高素質職工群體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未來,隨著探索實踐,陜西職工技能素質提升之路將更加寬廣,勞模工匠也將人才輩出。
暢通渠道:精準培育 匠心傳承
傳統職業發展路徑往往將技能工人和技術人員分離,技能工人往往難以在技術職稱上獲得晉升,而技術人員也缺乏向一線技能崗位發展的機會。然而,在陜汽控股,這種局面得到改變。
陜汽控股鼓勵生產一線技能工人同時報評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技師、高級技師,實現了職稱晉升、干部培養的“雙通道”。這一舉措不僅打破了傳統職業發展瓶頸,更讓職工在技能和技術領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樊凡就是受益者之一。在陜汽控股的“雙通道”職業發展體系下,樊凡成為陜汽控股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以來首個同時擁有工程師和高級技師雙證的技能工人,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的飛躍。
在陜西,陜汽控股不是個例,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陜煤集團等紛紛建立“雙通道”職業發展體系,助力職工成長成才。
“陜西實施產改以來,相關部門從培訓培養、技能競賽、地位改變、待遇提升等多個方面暢通產業工人職業發展通道。”省總工會經濟技術部部長張朝惟說,此舉有利于培養更多高質量復合型人才。
一花獨放不是春。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以北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林琦為代表的工匠人才也引領著新一代工匠的成長。
蔡建義在林琦的傳授下,技能精進,獲得了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和林琦一樣,大國工匠培育對象、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鉗工楊峰等勞模工匠帶動徒弟成長成才。他們的徒弟不僅掌握了精湛技術,還繼承了師傅的工匠精神。師帶徒讓技藝得到精準傳承,也形成了技藝與精神雙重傳承的良好氛圍。
以賽“煉”才“鍛”強匠。近年來,陜西鼓勵和引導廣大勞動者積極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工會、人社等部門搭建技能競賽平臺,鼓勵有條件的中高等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設立競賽訓練基地、“卓越工匠班”,加強競賽選手賽前培訓和選拔集訓,加大競賽選手梯隊培養力度,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我省培養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技能精湛、素質優良的技能人才隊伍。
全面覆蓋:服務職工 助力發展
職工素質提升活動是服務職工、助力企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陜西工會緊密結合地域特色和行業特點,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工會特色的工作,通過采取多層次、多維度的服務,不斷擴大職工素質提升活動的覆蓋面。
在煤炭、能源等行業,陜西省各級工會高度重視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積極組織安全知識培訓和應急救援演練。陜煤集團神木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工會、陜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會開展安全培訓和模擬演練,讓職工更加直觀地感受事故場景,不僅增強了職工的安全意識,還提高了他們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建筑業等行業,基層工會則著眼于提高職工的生產實踐能力。省建設工會連續兩年舉辦全省建設系統無人機駕駛員示范性培訓班,為36個委員單位的83名職工培訓無人機航測和拍攝類課程,讓更多產業工人學習掌握新設備應用技能,積極投身施工生產實踐。
針對服務行業職工,基層工會加強了職業道德和禮儀培訓。韓城市總工會舉辦職場禮儀公益課堂、西安市邊家村工人文化宮舉辦“職工素質提升禮儀培訓班”、陜西交控西延分公司工會開展職場魅力提升禮儀培訓活動,向職工傳授服務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和禮儀知識,進一步提升職工的服務水平和職業形象。
……
這些舉措的實施,為職工提供了全方位的學習和發展機會。通過培訓和學習,職工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不僅得到了顯著提升,還更加深入理解了工會的服務宗旨和職責使命。他們紛紛表示,要珍惜工會提供的學習機會,不斷提高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為實現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陜西省各級工會將繼續深化職工素質提升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繼續結合地域特色和行業特點,為職工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質量的學習和發展平臺,不斷擴大職工素質提升活動的覆蓋面,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本報全媒體記者 郝佳偉)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