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色“新”賽道上提“質”競跑——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工會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紀實
6月28日,驪山腳下,來自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三局)基層單位的工會干部齊聚陜西省工人療養院,參加單位舉行的工會干部培訓班。在這里,他們開展了一場頭腦風暴,圍繞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如何展現工會新作為進行交流探討。
“新質生產力是綠色的、先進的,工會在助力企業發展過程中要引導職工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要發揮好創新工作室聯盟作用,創新創效,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做好職工生活品質提升,激發職工的干事創業熱情。”……
水電三局作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成員企業,秉承“自強不息、勇于超越”的企業精神,將科技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加油站”和“源動力”。近年來,水電三局工會在提升職工隊伍素質、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一系列舉措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對工會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水電三局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王廣利說,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要關注傳統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還要培育高素質人才隊伍,凝聚廣大職工創新創造偉力,讓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心骨”。
綠色理念,企業發展向“新”行
7月5日,秦嶺腹地,山巒起伏,綠樹成蔭,矗立在這里的鎮安抽水蓄能電站,依山而建,仿佛一顆綠色明珠鑲嵌在秦嶺懷抱之中,構成一幅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這座由水電三局承建的抽水蓄能電站不僅以其先進技術和巨大經濟效益引人注目,更以其對綠色環境的貢獻而備受贊譽。
“在建設過程中,鎮安抽水蓄能電站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注重生態保護與工程建設和諧統一。”水電三局制造安裝公司工會主席王軒說,工會始終注重綠色生產建造,給作業方人員培育綠色發展理念,督促企業通過科學規劃和精心施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同時積極采取生態修復措施,恢復和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
如今,電站周邊植被茂盛,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成為一個集綠色能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于一體的典范工程。
這是水電三局工會在助力企業推進綠色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一次實踐。作為水利水電項目的重點建設單位,水電三局先后參建長江三峽工程、黃河小浪底、瀾滄江小灣水電站等百余座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在項目建設中,水電三局各單位工會積極發揮作用,促進企業環保施工,節能減排,實現綠色轉型之路。
水電三局一公司工會舉辦職工培訓班,開展綠色理念專題培訓,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推動這一理念深入人心,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水電三局西藏公司工會積極推動項目綠色施工,要求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環保法規和標準,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水電三局二公司工會組織職工參與綠色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工作,確保綠色施工理念的落實……
水電三局五公司職工研究施工方案。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我們要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實現綠色發展實踐與新業態經濟健康發展的雙向奔赴。”王廣利說。
勞動競賽,激發產業工人新活力
今年以來,水電三局深入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鼓勵職工全員參與,從之前管理層人員擴大到作業層職工,向基層延伸,擴大競賽覆蓋面,組織職工投身發展新質生產力。
3月31日,水電三局2024年重點項目勞動和技能競賽啟動儀式在鎮安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建設現場舉辦,這是該公司工會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具體措施。
“勞動和技能競賽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工程創優、質量優化、安全生產、技能提升、技術創新、班組建設等多個方面。”王廣利說,充分發揮職工群眾主力軍作用,致力打造高素質勞動大軍,助力推進公司高質量跨越發展。
在水電三局各單位,勞動和技能競賽多點開花。
基礎建筑公司于6月13日在車張佳園項目舉行“同舟共濟促進度,凝心聚力保交房”勞動競賽啟動儀式,要求各參建者要以保證“8·30”住宅部分及管線安裝達到完工節點為根本目標,以競賽活動為載體,確保優質履約。
西安地鐵項目舉行勞動競賽,通過競賽掀起大干熱潮,充分調動全體參建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確保各項任務有序開展。
勘測設計研究院啟動試驗技能大賽百日沖關大挑戰活動,搭建技術培訓和鍛煉平臺,全面提升基層試驗檢測技術人員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素質。
……
水電三局各單位不斷完善競賽機制,制定詳細的競賽方案和實施細則,還創新競賽方式和方法,提高競賽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勞動和技能競賽順利開展,取得實效。
“工會工作要服務企業發展,服務職工需求,干就要干出亮點。”王廣利說,兩項服務重點抓好了,讓黨政滿意,職工滿意,工會工作就有成效了。
今年以來,水電三局已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21項,營造了濃厚的氛圍,注重在競賽過程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加大競賽資金投入力度,由去年300萬元提升至450萬元,對在競賽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進一步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形成職工踴躍投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熱潮。
人才培養,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
“人才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未來競爭的關鍵。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王廣利說,要推動企業“鼓勵創新”的良好風氣,以實實在在的教育培養人才,凝心聚力,攻克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卡脖子”技術難題。
今年來,水電三局工會以創新工作室為抓手,將創新工作室作為人才培育孵化基地,并成立“水電三局TBM(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創新工作室聯盟”,加強TBM品牌建設,推動科技創新,通過科技賦能、創新驅動、人才培育,全面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工作室聯盟由水電三局TBM掘進技術創新工作室牽頭,水電三局盾構技術創新工作室、水電三局TBM創新工作室結盟組成。”王軒說,整合聯盟成員工作室的技術資源,充分發揮各公司創新工作室勞模先進人才的帶頭作用,提升職工隊伍素質,“孵化”出一大批愛鉆研、肯攻關的產業工人。
此前,水電三局成立了楊聯東勞模創新工作室牽頭的抽水蓄能創新工作室聯盟。“創新工作室聯盟不僅是一個工作平臺,更是一個由勞模工匠帶動職工鉆研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地。”省勞動模范楊聯東說。
抽水蓄能創新工作室聯盟把人才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創新性打造“私人定制式”培養計劃、拓展專家培養渠道、定制專業培養課題,完備了“老-中-青”人才梯隊和“專家-骨干-學員”培養模式,陸續走出了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三秦工匠1人、陜西省建設產業工匠2人、中國電建青年崗位能手1人、水電三局勞模2人,培養先進、樹立榜樣,充分發揮了勞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場激烈的‘競速跑’,也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王廣利說,水電三局工會將深入貫徹落實全總“559”工作部署,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動職工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發展和高效管理方面不斷進步,匯聚起廣大職工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磅礴力量。
本報記者 李旭東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