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電”蓄動能 繪就新圖景
——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工會助力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紀實
“這款試驗電源轉接儀采用一對多輸出,保證試驗電源輸出多樣性,解決了箱式變電站驗收用時長的問題……”8月24日,國網陜西融媒中心展播了國網銅川供電公司的一項優秀創新成果。
這項創新成果,正是前不久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舉行的第一屆職工創新節中,優秀成果發布會的獲獎成果之一。
今年以來,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工會以“小場景、微創新、深應用、大作為”為主題,圍繞新質生產力和新型電力系統,通過建創新平臺、搭成才云梯、深化關愛服務等舉措,將職工技術創新與成長成才有機融合,讓職工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在助力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積極彰顯工會作為。
蓄勢向新 激發創造活力
“發現問題就是成績、解決問題就是創新、拿來應用就是創新。”在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這一理念深入人心。
“金點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離不開雨林式的創新生態。“通過強化創新體制機制,構建職工創新支撐平臺,拓展創新內涵和形式,有效激發廣大職工創新創造的熱情。”公司職工董事、工會主席史高琦說。
多功能巡視工具、全包型防雨罩、便攜式鏟雪車……走進國網渭南供電公司鐵子甲創新工作室,一件件閃爍著職工智慧的創新成果“站”在展柜內,“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在創新中解決問題”字樣在墻上也格外顯眼。
“工作室倡導利用小發明、小創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展臺展示的這些成果,主要是變電運維工操作、巡視、運維方面的小發明。”公司勞動模范、工作室負責人鐵子甲介紹。自2016年成立以來,針對變電運維中的難點、痛點,工作室積極開展技術攻關,智能巡檢系統、多功能運維夾等多項創新成果,實現了變電站設備遠程監控和自動巡檢,為公司節約大量資金和資源,保障了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工作室集聚眾智,職工才思泉涌。
近年來,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工會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為核心,以職工創新聯盟和創新型班組為兩翼,打造職工創新集聚地和制高點,建成省部級及以上創新工作室33個,省級創新聯盟3個。同時,實施工作室動態評價和創新聯盟建設,構建與高校、企業的交流機制,形成了跨企業跨專業的創新矩陣。
創新平臺建起來,激勵機制也要跟得上。
“目前這項成果已經進行了轉化,上線了國網電子商務平臺。”看到成果落地轉化,國網西咸新區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工蘇濤頗有成就感。他們團隊研發的《自動快速定量測量電力電纜彎曲半徑的裝置》多次在電纜投運、遷改驗收現場進行試點應用,驗收效果提升顯著,獲得了公司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二等獎。
制度給力,創新添動力。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工會建立了創新人員先進評選、創新成果貢獻度分配等方面激勵機制,對成果轉化團體及個人按照銷售合同額的2%進行獎勵,構建形成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
“目前,我們完成了41項創新成果電商化推廣應用,累計交易金額突破9000萬元、獎勵金額近80萬元,充分調動職工參與創新的內生動力。”史高琦說。
以智提質 搭建成才云梯
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資源。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工會將勞動和技能競賽、班組建設等作為有力抓手,為職工搭建成長成才“攀云梯”。
圖模核驗、拓撲排查、故障分析……8月26日至30日,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首屆配電自動化專業技能競賽在商洛舉行。賽場上,選手們全神貫注、有條不紊,展現出扎實的知識功底和精湛的操作技能。
在個人賽中,國網西安供電公司趙骕幡斬獲了終端專業第一的佳績,但對他來說,此行的收獲遠不止于此。“備賽期間,我們經過多次模擬考試和實戰演練,專業技能和應變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鍛煉和提升。”趙骕幡說。
“今年,我們正在積極開展17項公司級以及國網公司、陜西省、西北分部等各類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持續提升隊伍素質。”史高琦介紹,同時公司還探索建立“全員+精英”勞動競賽模式,推動競賽機制向“工會管控、專業組織、基層參與”轉變。
國網安康供電公司工會干事馮凱,是勞動競賽的參與者,亦是受益者。自去年至今,他參加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班組建設、工會管理提升等多項勞動競賽。“通過參加競賽,我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再上新臺階,獲得了勞動競賽個人二等獎2項、陜西省電力行業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等榮譽。”勞動競賽,使他能力躍升按下“加速鍵”。
比武賽場激戰正酣,班組建設步履不停。
8月2日,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金種子”優秀班組長培訓班(第四期)落下帷幕。21天的線下集中培訓,為來自一線各班組的“金種子”們充電賦能。
“培訓課程安排得非常具有實用性,比如班組創新成果撰寫及案例解讀課程,深度剖析了創新成果撰寫的技巧與案例,為班組管理帶來了新鮮‘血液’與創意火花。”培訓班學員、國網西安供電公司質量管控班組長趙天琲說,這些將是今后她在班組建設管理實踐中的寶貴“養料”。
舉辦班組長能力提升培訓28期、參培人數1244人,46人取得班組長兼職師證書……一組數字,列出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班組長隊伍建設的成績單。同時,公司通過實施班組建設三年提升行動,推動班組由自動化向數智化轉型。建好班組“小陣地”,釋放一線職工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大能量”。
辦好實事 擦亮幸福底色
事業有奔頭,日子有盼頭,幸福路上,“娘家人”從不缺席。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工會精準服務職工需要,從細節著手提升生活品質,持續增強職工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西安330千伏城南變電站工程現場,搭起了一座綠色帳篷,外表看似不起眼,內里卻“別有洞天”——醫藥箱、飲水設備、充電設施等一應俱全,這里正是最受職工歡迎的地方之一——休憩小站。
“冬能取暖、夏可納涼”“解決了我們手機充電、飯菜保溫、工間休息等諸多問題”“繁忙的工作后,在這里能歇歇腳,吃上一頓熱飯,喝上一杯熱水”……這個只有幾平方米的溫馨小家,面積雖不大,功能卻十分齊全,每一個設備都貼合職工最迫切的需求,每一處細節都做到了職工心坎上,受到一線班組職工的一致好評。
“公司在廣泛征求一線職工意見建議后,搭建了這個休憩小站。里面配備的用品不但實用性強,拆卸和運輸方便,還考慮到了冬夏兩用等問題。”國網陜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機關工會主席牛程說。
走進休憩小站,處處能感受到工會周到的關懷和心意。小站的帳篷、桌椅、保溫桶、戶外照明燈、移動電源等,均選用可折疊、易拆裝、好攜帶的款式,方便施工班組收裝和運輸;醫藥箱為職工配備了感冒顆粒、創可貼、消炎藥等常用藥品,滿足職工應急需求;“電小二”臨時電源、電暖袋、毛毯,保障職工冬季施工取暖和手機充電……
小站雖小,作用卻大。為改善戶外勞動者生活條件,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工會在重點工程作業現場建設了10個功能豐富、經濟適用、移動便捷的休憩小站,有效解決了一線作業員工飲水難、休息難、用餐難等實際問題。
此外,公司工會積極開展“三必賀、三必訪、三必送”為職工辦實事工作,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解職工之所困,為職工提供日常普惠性和特殊精準性服務,不斷增進職工福祉。
史高琦表示,下一步,公司工會將持續擦亮職工創新活動品牌,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充分調動職工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作出新貢獻。
本報記者 寧黛艷
記者手記
匯聚創新之光,點亮萬家燈火。
創新靈感從何而來?來自一線,源于實踐。創新活力如何激發?離不開一系列創新驅動發展“組合拳”——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舉辦首屆職工創新節,打造職工創新活動品牌;依托勞模工作室搭建創新工作平臺,引導職工在技術攻關中碰撞思維火花;加大成果轉化激勵力度,職工創新創效熱情持續高漲……
如今,在線路運維一線、在電網建設現場、在營銷服務窗口,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越來越多的職工通過創新解決實際問題,以堅定的決心和頑強的意志,奮力開創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