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全媒體記者 王青 實習生 張閣
“想要創新,得先把基礎原理搞明白,把基本能力練好,各種方法技巧融會貫通,只有這樣,創新才有基礎。”1月16日,賈廣杰指著辦公室墻上“技能立本,創新發展”八個大字,向記者說道。
近年來,陜西省國防工業系統聚焦關鍵領域,通過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全力推動技術創新。2022年9月,承載著7個工作室112名成員智慧結晶的“省國防系統數字化制造創新工作室聯盟”宣告成立。自此,該聯盟成為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
齊心協力 共啟創新航程
聯盟籌備初期,賈廣杰作為牽頭工作室領銜人,積極奔走于各相關單位工會和工作室,深入宣傳建聯盟意義:“我們可以發揮矩陣作用,打破壁壘,實現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
賈廣杰是北方電子研究院的一名技能大師,其工作室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陜西省示范性創新工作室。
2022年9月20日,首次聯盟活動中,各工作室帶頭人齊聚一堂。來自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的國家級技能大師王聰會,介紹其工作室在光學精密制造領域的獨特技術與豐富經驗;二〇二研究所陜西省示范性創新工作室負責人趙彥邦闡述在武器裝備研發制造方面的創新實踐。江振衛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趙偉清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施軍良工匠勞模創新工作室、科研攻關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也紛紛介紹各自工作室創新成果。
隨后,眾人圍繞聯盟工作制度展開商討,從宗旨確立到工作內容細化,從活動方式創新到經費管理的規范,每一條都字斟句酌。最終,一套完善的制度應運而生。
“從以此后,咱們可就告別‘孤勇者’模式,開啟抱團‘打天下’時代啦。”幾個工作室領銜人笑著說道。
互鑒互學 攻克技術難關
聯盟成立后,技術交流活動如火如荼開展起來。按照年度計劃,兩月一次的現場技術交流成為聯盟成員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渠道。
走進陜西北方動力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掩蓋不住技術人員的討論。在這里,聯盟成員深入了解發動機制造加工能力與特點。
施軍良俯下身子,仔細觀察正在加工的設備,憑借多年經驗,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優化空間。
隨后,在技術講座環節,各工作室帶頭人紛紛登臺。江振衛通過實際案例展示智能化生產線如何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趙偉清就重新設計機床刀具與夾具連接方式提出不同看法……
聯盟微信群是聯盟成員日常交流的主陣地。西安北方慶華機電有限公司的白云武在加工復雜零件時遇到了難題,他剛在聯盟微信群發出消息,賈廣杰工作室的張虎強便分享了類似案例解決方案,并提供詳細技術指導。
跨單位培訓更是聯盟的一大亮點。來自不同單位的學員走進新的工作環境,與當地加工人員在同一崗位并肩作戰7-30天。“真沒想到,銑加工0.3毫米的零件,精度竟然能達到0.003毫米,甚至更高,回去可以把我們零件加工工藝優化一下了。”成員侯鋒和劉林鋒感慨地說,“如果沒有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思維模式與同行存在著如此大的差異。”
規范運作 收獲累累碩果
經費管理是聯盟運行的關鍵支撐。陜西兵器工業工會在聯盟成立之初提供2萬元經費,由賈廣杰工作室管理。
“2023年以來,4篇論文發表于專業雜志,13篇論文在學術交流中受關注;6項專利獲批,2項技術秘密歸檔;攻克20項難題、瓶頸,完成29項工藝改進;獲陜西省創新成果獎2項、兵器QC成果獎2項、子集團成果獎12項。”說起聯盟各成員工作室工作成果,賈廣杰如數家珍。
在各級評比競賽中,聯盟成員成績斐然。2人獲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3人成長為省首席技師,1人當選卓越人才,3人被評為三秦工匠,5人被評為省技術能手。截至目前,各工作室及聯盟合作節創金額超360余萬元。
日前,聯盟被省總工會納入重點支持的創新工作室聯盟行列。
“未來,聯盟將在聯合攻關方面持續發力,聯合申請國家級、省部級攻關項目,申報各類科技獎項,提升影響力,并從基礎技能培訓到高端技術研發指導,構建全方位的人才成長體系,培養一批批適應數字化制造時代需求的高素質產業工人。”賈廣杰說。
原標題:告別“孤勇者” 抱團“打天下” ——記省國防系統數字化制造創新工作室聯盟
責任編輯:蒲文楓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