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大年初一早上七時許,陜北榆林氣溫在極低的-15℃左右波動。陜西上河三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羔羊護理員馬亞梅像往常一樣吃完早飯走向羊場。
更衣、打卡、消毒、開晨會…… 半個小時完成常規程序,她走進羊圈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巡視羊棚母羊產仔情況和小羊的健康狀態。“我們三個人,負責三個羊棚,這一個羊棚里面有200只待產的母羊,還有這幾天剛生產的36只母羊和70只小羊。看,這個母羊剛剛產下了兩只小羊多健康;這只母羊昨天產下三只小羊,其中有一只小羊很弱小,需要仔細喂養,你看就是那只小羊,太小了……”
馬亞梅快速地觀察了羊群的情況后,來到護理房間,清洗奶瓶,摸了一下水壺,給奶瓶里倒了半瓶水。“這個水溫需要45℃,弱小的羔羊和多胎的羔羊需要加一些奶,要不然吃不飽。”邊說著轉身又進入了羊棚,將溫度計插入奶瓶中,稍微有點熱了。按照溫度、濃度等比例要求,馬亞梅麻利的沖好了一瓶奶,熟練的進入羊欄里面抓起一只小羊羔,把小羊羔嫻熟的放在腿上,左手抱著小羊羔,右手將奶瓶放進小羊羔嘴里。“像照看娃娃一樣,仔細觀察小羊羔的狀態,狀態不好的時候要及時給獸醫反映,檢查是不是生病了,小羊羔容易拉肚子,咳嗽得肺炎。”不到一刻鐘時間,馬亞梅給五六只小羊羔喂完奶,放下奶瓶開始給母羊添加草料。
年近五十八歲,瘦小的她竟然隨手提起四十斤的草料輕松地走著。“這個棚里是十五天以后的羔羊,有360只母羊,七百只左右小羊羔。這么大的小羊羔就需要添加草料了,把小羊分開放在這個補飼欄,單獨放上補飼槽。他們可以在這個欄里吃飼料,也可以從欄下面去找母羊吃母乳。可是,母羊進不到這個羊欄里面,這樣就能保障他們有足夠的草料。”這個算是特殊照顧時段,有加餐,開小灶,專門喂養時期。
“這兩欄羊今天可以分欄了吧?”馬亞梅和丈夫商量著。夫妻二人用手推車和裝運羔羊的籠子將羊欄兩邊一堵,跨進羊欄將母羊驅趕出來,趕進另一個羊欄里面。“看,這叫補飼欄,把草料放進這個補飼槽,小羊即可以自己吃草料,也可以到其他羊欄找媽媽。”記者親眼看到才明白了這個補飼欄。這些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需要細心和耐心,不僅要確保羊群得到充足的飼料,還要關注它們的健康狀況,讓它們能夠安然過冬。
“這個棚里是馬上要斷奶的羔羊,都大了,相對比較好養了,按時投喂草料,觀察羔羊的狀態。如果他們沒有咀嚼、看起來沒精神那就要仔細注意觀察,是不是拉肚子了、生病了?”說話間馬亞梅一會拿起勻草的刷子把草料推進飼料槽、一會拿起鏟子把草料鏟平整,羊群則咩……咩……叫個不停,似乎知道馬上吃飯了。“我們的羊喂得是我們榆林桃花水澆灌的紫花苜蓿、玉米秸稈等天然草料,營養均衡,所以羊膻腥味較少,肉質色若桃花,口感也很鮮嫩,因此也被叫做‘桃花羊'。”
做了兩年護理員的馬亞梅非常熱愛這份工作,更加珍惜這里的工作環境還有團結友愛的同事。“我們在這打工,工資待遇很好,公司管吃管住,工資是凈落的。老板人很好,春節期間雖然沒能和家人團聚,但這兒同事們都很團結,互相幫助。因為我們深知,我們的堅守,就是對公司最好的回報。公司發展好了,我們會更幸福,工作和生活也會更加美好!”
陜西上河三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雙成介紹說:“春節期間有148名像馬亞梅一樣的工人堅守在崗位上,辛勤地勞動著。”
“不論什么時間羊不能餓著嘛,大年初一也一樣。”馬亞梅樸實的語言,讓人深感敬佩......(本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劉海英)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