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大年初六。春節假期漸近尾聲,鐵路春運迎來返程客流高峰。
“嘀……”一聲汽笛長鳴,劃破了秦嶺之巔的寧靜。清晨8時許,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寶雞車務段青石崖站行車室內,站長張鑫正認真注視著電腦屏幕,對列車進路情況進行時時盯控。
三面環繞青石峭壁,一面臨近懸崖,在這座海拔1304米的秦嶺“云端小站”,32歲的張鑫帶著平均年齡25歲的10人團隊,以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的姿態,書寫著奮發有為、崗位建功的青春故事。
梳理當天重點任務、向作業職工叮囑注意事項、對鐵路沿線防護網進行巡視檢查……一大早,張鑫就迅速進入快節奏的工作狀態。
“車站雖小,責任可不小。春運期間,每天有50多趟列車從這里經過。”張鑫說。這個坐落在秦嶺深處的四等小站,雖不辦理客運、貨運業務,但擔負著列車的到發、會讓等工作,供南來北往的列車在此避讓、“歇腳喘氣”。
“作為鐵路大聯動機中的一部分,車站實行四班三運轉制,24小時不停歇,確保列車運行安全暢通。”參加工作10年來,同無數個堅守崗位、守護平安旅途的鐵路人一樣,張鑫幾乎沒有在家度過一個完整的春節假期。從大年初三起,他就從寶雞搭乘前往青石崖車站的通勤列車,早早返回了工作崗位。
今年,是張鑫擔任青石崖站站長的第三個年頭。作為車站的“主心骨”和“大家長”,他始終把抓思想、帶隊伍、保安全當作重中之重。
“初到車站時,這里環境艱苦、條件簡陋,廁所也是最原始的旱廁。”張鑫下定決心要改變車站“舊面貌”,他帶領團隊利用工余時間,在山上背黃土、修山路、石頭縫里種花植樹,修建文化展館,完善設備設施……如今,車站有了寬敞明亮的宿舍、干凈整潔的小食堂、窗明幾凈的工作環境。
車站“煥了新顏”,張鑫又開始琢磨如何豐富職工的日常生活。“這里地理位置偏僻、遠離城市喧囂,值班時要連續在車站待上5天6夜,年輕人難免感到乏味。”因此,他帶頭制定“5+2”管理模式,周一至周五分別組織團建、讀書分享、學技練功、環境美化、評比驗收,周末組織廚藝展示等活動,將原本單調枯燥的生活點綴得五彩斑斕。
此外,張鑫通過規章“一口清”、“一對一”幫教模式等差異化培訓,不斷提升青工綜合技能。成立共青團講解團隊,為30余趟紅色旅游專列、50多批次觀摩團隊提供講解服務,受眾達一萬余人。在張鑫的帶領下,青石崖車站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工人先鋒號”等稱號。
“新的一年,我要繼續把車站的安全守住,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同時利用單位的培訓基地,幫助大家提高整體業務能力,在技能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頂著冬日的山風,張鑫駐守在站臺旁,目送著一趟趟飛馳的列車駛過青石崖小站,呼嘯著奔向遠方,宛如一條鋼鐵長龍,穿梭在山間的霧色中……(本報全媒體記者 寧黛艷)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