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全媒體記者 陳沐妍
“我親眼見證了技術工人的成長,也深刻體會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動車段動車組機械師董宏濤說。
“當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還存在經費投入不足、培養方式單一、評價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董宏濤的話語中帶著一絲憂慮。
針對一線優秀高技能人才理論知識不足的現狀,董宏濤建議:應該建立優秀高技能人才理論知識終身提升制度,讓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有機會走進高等學府進行深造。
董宏濤設想,通過建立高等教育面向產業工人高技能人才的招生制度,開辦勞模工匠本科班、研究生班,為這些高技能人才提供系統的理論學習平臺。這樣,他們在實踐中磨礪技藝的同時,也不斷提升理論素養,逐步成長為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知識的“雙師型”教師。
“同時,還應該建立優秀教師技能水平終身提升制度,要求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從事技能操作崗位實踐。”董宏濤認為,除了高技能人才的理論提升,職業院校優秀教師的實踐經驗同樣不可或缺。他建議,建立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技能技術崗位鍛煉的制度,讓職業院校的教師走出象牙塔,走進車間、走進工廠,去感受真實的生產環境,親身體驗技能操作。
董宏濤希望,通過優秀高技能人才與職業院校教師的雙向奔赴,國家將培養出更多大師級的“雙師型”教師,引領更多青年學子走向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